close

          

學練心語(楊振鐸)在練拳過程中,是否還應該注意些什麼,我想還會有許多,以下再補充幾點: 1、動作緩慢柔和,勢勢均勻,是楊氏太極拳很大的一個特點。它為武術、健 身、療病三者的結合創造了條件,適應面極廣,因之,一定要在全身放鬆的基 礎上,做到動作緩慢柔和,勢勢均勻,還要做到勢勢有“定勢”(規範 勢)。“走勢”是在似停非停中體現。相連不斷,一氣呵成,也得做到。 2、有關“放鬆”  有關“放鬆”已經談了許多,再結合什麼 是“柔”“軟”、“力”、“勁”分別談談,以便識別,有助於練拳。 在武術中,常以“鋼”比喻為“勁”。那麼,“拙力”就可比喻為“鐵”, 因為“鋼”的來源是鐵,而“勁”的來源自然也就是“拙力”了。拙力是自然 力,也是人體本能的產物。說來也是巧合,現今勁的寫法,正是力的加工,這 個字的設計者是不是有這個意思,我不清楚,不過,借用這個宇,很能說明兩 者之間的關係,我就不多說了。 加工,是生產過程,生鐵需要採取高溫熔解的方法,而拙力是採取放鬆的方 法,摧去拙力中之僵硬,二者都是方法。 經過加工,使二者在形態上會出現一種與其本身似相矛盾的形狀,如鐵水與 飲用水相似,但又與飲用水有本質的不同,因為鐵水和摧去僵硬的拙力,均帶 有韌性,而飲用水是軟的,它不具備有韌性的條件,因此,稱摧去了僵硬 的“拙力”為“柔”不為軟,囚為柔是帶有韌性的,也就是其中含有勁的因 素。這樣正如楊公澄甫先師所說“太極拳乃柔中寓剛,綿裏藏針之藝術也”。 如果其中沒有勁的因素存在,這就是軟。軟不能稱之為柔的。 鐵經過千錘百煉,可以起質的變化,轉為鋼。鋼,內堅,外形光澤度強。而 鐵,不只是韌性差,而且外形粗糙。拙力,經過日積月累,年復一年的堅苦訓 練,也能起質的變化,轉為勁。勁的表現,柔韌性強,能夠體現出整體的協 調。而拙力的表現,動作僵硬,反映在局部而不是全身。二者也有極大的區 別。 放鬆與訓練,都應該是有意識的,正如前輩所言,“有意放鬆,無意成 剛”,只要真正做到了放忪,它就可以溝通人體與基本要領的結合,自會產生 物質條件,勁也就會應運而生,如果為勁而勁,反而為勁所限。所謂“用意而 不用力”,主要是指不用拙力,是要用勁的。 3.有關氣沉丹田  氣宜直養而無害,在練拳時,以自然呼吸來保持腹部之 平穩,做到心平氣和,不要有意識的使腹部一起一伏。至於氣與動作的配合, 也應該是自然配合。初學者由於精神緊張,可能出現提氣的現象,這樣會形成 上重下輕。立身不穩,還會感到憋氣,非常不舒服,這是需要注意的。另外還 可能出現呼吸短促的現象。只要不感到憋氣,經過一段時間鍛煉以後,能夠適 應了,呼吸就會由短促變為深長,並且有力,還會有節奏,以上所談的氣與動 作之自然配合,就是按照推呼收吸沉呼提吸的原則進行的,能夠配合到什麼程 度算什麼程度,不要勉強,以免顧此失彼,影響整體動作。至於氣,是看不見 摸不著的,但從人們生活實際感受上是覺著有氣的存在。所謂“先天之氣”, 是指固有的氣,應沉在丹田,指臍下三指處,而後天之氣,是指呼吸說的,因 為氣功是門科學,這裏不做學衍研究,所以,只要在練拳中不違背生活規律, 能夠順乎自然,就可以了。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陳于庭 的頭像
    陳于庭

    In the Name

    陳于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